东莞市技师学院: 一体化教学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

东莞市技师学院: 一体化教学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15 22: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记者走进东莞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在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体化课程课堂上,竞赛班的学员正一边听课一边操作设备。

东莞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智能制造学院机电竞赛项目主教练黄栋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把企业的设备作为教学试验设备,让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深入融合;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培养学生,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庆泰模式”就是校企合作探索的成功范例。

据介绍,东莞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人社部课改开发建设项目,立足部一体化课程改革成果,根据东莞区域特色与高质量建设发展需求,基于本专业国际合作一体化课程改革成果情况,以培育高技能人才为中心思想,围绕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德技并修根本任务,目前正在进行部一体化课程改革校本化。

“庆泰模式”则是技师学院校企合作探索的成功范例,是“校企双制班”的一种形式,因最初是和东莞庆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而得名,其最大特点和亮点在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企业就按月提供800元生活补贴,在企学习期间,按工作岗位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若学生毕业留企,企业还给予一定的留岗奖励,学生集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于一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进校即进企”。

据黄栋斐介绍,从2013年开始,机电一体化专业每年开设1-2个“庆泰班”,该班学生绝大部分毕业后都留在了庆泰公司。

“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了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培养的学生能迅速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近三年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40个班共计12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均在98%以上,毕业学生在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改造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工作,广受企业好评。”黄栋斐表示。

一体化课程、校企双制班等给师生搭建了提高动手能力、练就技能的平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至今,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师生获市级以上奖项共计57项,其中国家级及以上奖项10项、省级奖项30项。

徐达是该校的获奖达人,获得省级以上奖项9项。9月12日,东莞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竞赛班一体化课程的授课老师正是徐达。1997年出生的徐达在2012年入读东莞市技师学院中技班,三年后成为高技班的一名学生,2015年加入学校竞赛队。训练半年后,他已经代表学院参加各类省市比赛,斩获各级竞赛奖牌。

2018年7月,高技毕业的徐达留校发展。留校任教后的徐达除了继续练就自己的技能,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带出的学生也频频获奖,陈嘉帆、刘柬华获得第三届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铜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机械行业选拔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一等奖。(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

【责任编辑:杨晓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