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质量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广东高质量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6-01 14: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佛山市近日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一直致力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广东,已有3个城市入选。近年来,广东高规格谋划儿童友好城市蓝图,高质量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高标准打造儿童友好城市示范点,从“强制度、提服务、保权益、拓空间、优环境、促参与”六个方面不断提升儿童福祉,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广东路径”。

为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工作部署,今年3月,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省妇儿工委办公室、省住建厅等23个单位联合印发《广东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省地级以上市100%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民生幸福标杆。

打造“儿童友好”最优政策环境

5月23日,《广州市儿童友好街道(镇)建设指引》审议通过,这是目前全国首部儿童友好街道(镇)层面的指导性文件。

近年来,广东加强顶层设计,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大工程,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创造优越的政策环境。《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建设20个儿童友好示范县(市、区)、200个儿童友好示范镇(街道)、500个儿童友好基地。4月,发布了首批省级儿童友好城市系列示范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城市规划和部门工作举措。

各地纷纷制定实施方案、专项规划等,让儿童友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深圳对标国际先行示范,在“率先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生动实践上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范本”,2022年,深圳发布《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填补了国内儿童需求视角下公共服务体系标准的空白;佛山以“一路童行· 美好佛山”为创建主题,搭建起“1+2+2+8+N”的顶层规划体系;珠海、中山出台了儿童议事会、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公园等建设(工作)指引;东莞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2023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韶关、惠州、中山、江门、清远、潮州等市设立了市级系列示范点。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在南粤大地有序推进。

让优质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儿童

近年来,广东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儿童公共服务,在公共卫生、基础教育、普惠托育、文化体育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年底,广东共建成公共场所母婴室9492间。

在深圳,帮助儿童纾解烦恼的“心灵角”、300平方米的“百花开心农场”、儿童音乐剧场、火箭公园等,都是孩子们心爱的乐园。珠海配置儿童专属座椅,提供亲子同乐骑行新体验。佛山禅城区开发“儿童友好电子地图”、建成全市首条儿童友好示范街,打造“15分钟安心护学圈”等。汕头龙湖区在粤东地区率先开展0-6周岁儿童自闭症免费筛查工作,设筛查中心,完成0-6周岁儿童自闭症免费筛查初筛近10万人次。茂名将高州冼太庙的文化优势与家风建设相结合,让孩子们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

以“1米高度”勾画城市未来

一个对儿童友好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从“一米的高度”就能感知出来。

在公共洗手间里设置儿童洗手台、马桶;在公园的游乐区铺橡胶地垫,建设各具特色的儿童图书馆......近年来,广东多地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以“1米高度”勾画城市未来。

广州市越秀区结合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开展适儿化建设,建设了一批儿童友好通学路径、儿童友好学校等。如珠光街的清水濠小学、白云街的启智学校所在社区均打造了“最美上学路”。南沙区被称为广州的“未来之城”,结合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南沙正在推进全区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用绿道连接各类公园等儿童游憩活动绿地,打造儿童游玩综合公园体系。

韶关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利用乡土资源优势,打造了适合儿童活动的乡村公园、法治宣传公园等空间,开设了乡村艺术课堂、儿童艺术团、儿童读书会等活动,打通农村少年儿童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肇庆市建成首个市级大型综合性儿童公园、市儿童图书馆;云浮市打造了集旅游、休闲、文化和城市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儿童公共设施、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四馆两中心”。

“小主人”参与城市“大治理”

在广东,儿童议事会、社区儿童议事员等活动已经深入各地。江门成立了“议口童声”儿童议事会,通过开展“童心童行创未来”儿童调研、暖心夏令营、斑马线设计、儿童开放日等系列活动,让儿童成为城市建设“新力量”。广州设立了“大湾区小小议事员工作室”,增进湾区儿童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圳福田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儿童议事会,共吸纳社区儿童议事员1500多名,收集儿童议事员决议2200多条。佛山自2015年起开展“佛山小当家”系列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主人翁意识,对城市发展建言献策。中山注重儿童参与体验和互动交流,为童趣开门,设立“儿童开放日”,提高儿童科学、人文、艺术等综合素养。(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李文芳)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