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一届六次党代会暨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党工委2020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黄埔区一届六次党代会暨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党工委2020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26 09: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黄埔:五项经济指标全市第一 “北中南”空间布局蓝图铺就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展现黄埔担当

5月25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暨中国共产党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工作委员会2020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代表区委、党工委向大会作报告。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黄埔区区长陈勇就经济工作作专题讲话。

2019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再创佳绩。该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2亿元,增长8.6%,增速创6年来新高;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5项经济指标居全市第一。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指数、上市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财税总收入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2020年,该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当科技创新尖兵、现代产业发展标兵、高层次人才精兵、营商环境改革强兵、全面从严治党排头兵,让广州开发区这面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展现黄埔担当。

2019年黄埔赛龙夺锦

“实力黄埔”改革厚积薄发

过去一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赓续前行;在践行“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中迸发活力;在“双区驱动”“双城联动”中赛龙夺锦,彰显了不同凡响的黄埔风采、黄埔力量、黄埔精神。

2019年,该区多项指数居全市乃至全国开发区第一。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2亿元,增长8.6%,增速创6年来新高;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98亿元,进口总额1601亿元,出口总额12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8亿美元,五项指数居全市第一;财税总收入1168亿元,增长11%。科技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指数、上市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财税总收入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彰显“实力黄埔”。

2019年,该区“12345”审批模式得到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通报推广,在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中成立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局,率先在全省设立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单独设置知识产权局,政策兑现、知识产权证券化、“秒批”等3项改革举措在全省推广,“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入围“2019中国改革年度优秀案例”, 在全国率先出台落实国发11号文的打造“7个新高地”举措,凸显“开放黄埔”。

2019年,科学城“双创”示范基地连续2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广州高新区从2017年的全国第12名跃升至第7名。落实“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统筹3个百亿发展基金,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60亿元进驻科学城,科技部遴选瞪羚企业总数连续5年位列全国高新区前4,“黄埔一号”卫星载荷成功发射,6个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标注“创新黄埔”。

2019年,该区初步形成“智谷氢谷药谷美谷纳米谷”五谷丰登产业发展新局面,引进阿斯利康、西门子等优质项目164个,投资总额达3000亿元,荣获联合国“2019年度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大奖”,开展4次集中动工活动307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攻城拔寨重点项目148个,在全省率先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推进建设全省首个面向5G技术的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示范区,集聚区块链企业超300家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成就“质量黄埔”。

2019年,该区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创新“快拆、快批、快建”工作机制,“三旧”改造工作连续三年在全市考核中排名第一;试点开展“五治同创、阳光村居”治理创新,洋田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开通全球首条5G公交运营线路,开通地铁21号线,知识城南方医院、广医妇女儿童医院等8个医院加快建设,新开办北师大广实高中部等中小学、幼儿园21所,黄埔马拉松成为全民文体盛事,跑出“幸福黄埔”。

迈入2020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决战“双目标”夺取“双胜利”,在疫情防控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全方位构筑防、控、治一体化的疫情防治体系,生动演绎科技战疫的“广东密码、黄埔现象”。 该区在全国开发区率先推出“暖企8条”“稳企6条”,出台“金镶玉”政策体系2.0版。2·28“百大项目庆百年”、3·29新基建项目等集中签约动工活动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热潮高潮。

化危为机把握战略机遇

在大战大考中担当作为

当前,疫情防控仍未结束,经济恢复迫在眉睫,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迎难而上,直面风险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对。今年是“双区驱动”“双城联动”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省委以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同等力度支持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机遇交汇、战略叠加。该区将牢牢抓住“双区”利好叠加“化学效应”“乘数效应”,在“双区驱动”“双城联动”中引领示范。

2020年,该区提出要全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系统集成,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城乡融合、科技创新、国资国企、生态环保等方面改革;要全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两个轮子一起转,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要全力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高标准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收官,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力冲刺。

保持战略定力

“双统筹”夺取“双胜利”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今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主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记者从会上获悉,该区将推动防疫与发展、经济与民生、生产与生活融合并进,以扎实有力的“双统筹”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狠抓疫情防控。筑牢“社区防线”,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筑牢“国门防线”,毫不放松严密实施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扎实做好外籍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筑牢“校门防线”,压实学校主体责任,细化优化复学复课防控预案。筑牢“宣传防线”,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狠抓稳企暖企。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推动复工复产复市提速扩面。用足用活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暖企8条”“稳企6条”“金镶玉”2.0版等系列政策。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促增长、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充分挖掘内需增长潜力,积极培育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筑牢经济发展内生基础。贴身服务企业,全面深化“一十百千万”服务企业专项行动,让服务效果转化为战疫胜果、发展成果。

狠抓产业变革。培育新业态,扩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的场景应用,重点发展新型健康业等新业态。布局新产业,大力发展“新基建”,全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滩新经济,把握知识经济、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机遇,推动数字科技与实体产业、居民生活融合发展,让新经济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北中南”绘就一张蓝图

2020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将坚持设施互通、产业互联、景观互融,由北向南串联成线、以点带面,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加速北部牵引,以知识城为带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全力推进知识城总规报批工作,高起点规划布局“一核两心三区”,加快推进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区、大科学装置启动区、科教创新区、生物安全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创建世界级生物制药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园、国际数字枢纽,全力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聚焦中部建带,以科学城为支撑,打造世界领先的中国智造中心。高标准布局“一核两轴三区”,形成向西融入广州主城、向东辐射珠江东岸地区的带状枢纽。加快建设翟洞智能制造产业园,全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加快建设穗港合作重大平台,推动建设京广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建设穗港、穗澳青年合作平台,打造穗港合作新标杆。

推动南部成链,以黄埔港为重点,提升珠江滨江黄金岸线,打造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优化鱼珠片区空间规划,加快推进沿珠江岸线升级改造,构建数字经济生态圈。生物岛依托生物岛实验室,组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链条全程贯通的生物安全研发平台,打造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和生物安全研发中心。长洲岛深入推进珠江国际慢岛建设,提高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发展质量,加快建设隆平院士港,打造现代农业科技“黄埔军校”。

提升第一动力

挺起创新驱动脊梁

大会指出,该区将以原始创新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强化协同创新、集成创新、应用创新优势,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打造硬科技。实施“一十百千万”科技计划,谋划一批重大科技设施,全力推进建设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设施,构建“科学城”“知识城”两城协同的科技创新格局。建设一批高等研究院所,围绕建设国家实验室和高水平创新研究院集群,制定实施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集聚大院、大所、大学、大咖等高端创新资源,打响“黄埔实验室”品牌。引育一批高端创新人才,持续优化“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务品牌,打造港澳青年实习就业首选站,加速推进技术移民试点,构筑“黄埔人才港”。

筑牢新支柱。抓好项目引进落地,以“百大项目庆百年”为抓手,凝心聚力谋划引领型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高标准谋划工业产业区块,建好全国首个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中心,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重镇。建设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速打造广东省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先导区,创建以BI(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中国样本,擦亮“黄埔智造”新名片。

加速办大事。践行“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大力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培育工程,形成一大批走在全国前列的民营及中小企业品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速推动风投创投机构集聚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型民营及中小企业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实打实为民营企业服务,探索信息化筹建服务,加快建设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示范园区。

完善治理体系

不断释放改革开放活力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0年该区将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挖掘新潜能、点燃新动力。

树立体制机制新标杆。强化区域治理机制创新,完善功能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机制,优化基层公共服务力量,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港澳营商规则,推行商事服务“跨境通”“证照联办”,实现“离岸办”“免费办”。探索港澳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创建港澳及国际投资者创新创业创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深度参与广深双城制度联动,率先借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经验,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学习前海先行先试政策,在共建产业平台、共筹资源要素、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上作示范。

构建全面开放新高地。高质量建设中新国际合作新典范,以中新知识城奠基10周年为契机,加快建设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高水平打造“一带一路”支撑区,推进中欧政策合作试点,加快推进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泛亚“沙特石油化工化纤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高效能推动外贸外资发展,用好外贸外资政策工具,加大对出口商品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深挖外贸新增长点,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打造营商环境新样板。对照指标再优化,全面对标世行指标和国家评价体系,打造营商环境“黄埔指数”。知识产权改革再深化,推进知识产权综改试验,推动中国(广州)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加速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创建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平台,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政务服务水平再提升,扩大“承诺制信任审批”事项范围,升级“订制式”审批服务。加快“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2.0版,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确保全面小康成色

打造更具幸福感的黄埔家园

2020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将打造更具幸福感的黄埔家园。

强化民生事业。均衡教育凝民心,推动全区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扩充集团化办学版图,建好“黄埔军校”系列学校,谋划成立黄埔教育集团,打响读书“到黄埔去”品牌。普惠医疗润民心,扩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特色文化聚民心,积极推进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参与海丝申遗,建设黄埔军校纪念公园红色文化地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交流创新示范区。对口帮扶暖民心。全面完成黔南州、阳山等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任务,推进广清、广德、广佛产业园开发建设,树立产业帮扶新标杆。

强化基层治理。全面推开“五治同创、阳光村居”治理创新,坚决打好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争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现特色精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推进美丽乡村群、古村落群、生态宜居乡村群等建设。创建全市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扎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18条河涌长制久清,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应急管理建设。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强化创新城区。深度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重点推进地铁5号线延长线、7号线二期等重大轨道交通建设,构建山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格局。加快建设“四大片区”重点商圈,强势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用“绣花”功夫建设精品城市,加快知识城海绵城市、科学城云端绿道、生物岛生态绿洲建设,把黄埔港打造成为工业遗产公园和世界一流滨水岸线。

加强党建引领

锻造新时代黄埔铁军

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狙击战中淬炼初心使命,使战斗堡垒作用转化为治理效能和斗争能力,本次党代会把锻造新时代黄埔铁军精神写进大会报告,要求用铁军精神凝心聚力,提振精气神,形成推动全区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合力。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锻造担当作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据了解,该区将强化政治标准选贤任能,加强和改进政治素质考察,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选优配强全区各级领导班子,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让年轻干部在“双区”建设、改革攻坚、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等第一线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要落实“减负”“赋能”各项要求,完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强化正向激励,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各项措施,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和澄清保护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