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东忠:来了就想干点事

来源:人民网-深圳频道-人民网前方记者组
2017-09-20 09:22:02
分享

翻过4900米德姆拉山,一路高海拔绵延而下,就到位于中印边境的小城——察隅。这里离林芝市区,需要一天车程,虽然风景瑰丽,然而道路崎岖、气候多变、氧气稀薄,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交通极其不便。

深圳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的10名干部,就生活和工作在这里。他们负责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和察隅农场,为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从2016年7月进藏以来,工作组积极主动融入当地,摸清底数,做好规划,扎实工作,受到受援地干部群众普遍赞誉。

“思路和措施都很正确、也很有力。”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洛桑江村对工作组给予高度评价。

林芝市委副书记、市长旺堆也表示:“深圳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进驻后,主动承担脱贫任务,认真研究脱贫办法,实施一系列援藏脱贫措施,为察隅县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一个是滨海大都市,一个高原边境小县城,新一轮对口支援战略的实施,让深圳和察隅从远隔千里变成近在咫尺。

日前,本网记者走进察隅,专访深圳市第八批援藏察隅工作组组长、察隅县委常务副书记、察隅农场党委书记顾东忠,听他讲述工作组入藏一年来的成果与体会。

人民网:从深圳来到察隅,当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工作组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顾东忠:这里的确太偏了,下一次乡都得走几天。无论是产业还是民生,都还有很多工作值得去做。

我们来了就想干点事。工作组的同志们一上高原,没有休息,就迅速调研,摸清底数,在前七批工作组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制定出三年的援藏规划和每年的工作计划。

高原生活的确很艰苦。为收集一手资料,工作组在3个月之内,走遍察隅县6个乡镇和察隅农场5个连队,深入70余个村庄,在雪山和深沟邻壑中穿行5000多公里,车辆多次被山上落石砸中。

印象最深的一次,去察瓦龙乡处巴村和普尼村调研。我们先是花了3小时开车,通过悬崖峭壁上开凿的简易公路。接着,没马路了,只好弃车步行,跨过高达上百米的怒江铁索桥。最后,跟着马帮,沿着“Z”字形羊肠小路走了10公里,才进了村。

到村里以后,我们才发现,这里群众用不上自来水,用不上电,生活方式很原始、很艰苦。看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心里都酸酸的,但也有了更足的干劲。

我们常说,来了就是察隅人。我们一定要通过3年的努力,为他们多做些实事,帮助他们走出贫困。

通过每天这样不停的走访,仅一个半月,我们就拿出一册24页的“黄皮书”——《援藏工作思路及规划》,提出察隅县携手奔小康工程等“五大工程”和察隅农场安居惠民工程等“七大工程”。

这本规划涵盖项目、民生、产业、教育、医疗、智力援藏以及交流交往交融等方面。每一项都在狠抓落实和进度,发扬我们深圳干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成、滴水穿石”的优良作风。

也就是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对察隅县建档立卡的1431户6160人贫困人口分布状况、贫困成因以及脱贫诉求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样工作做起来,就相对容易了。

人民网:具体来说,工作组在精准扶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顾东忠:我们的工作方针,有三个“精准”:在援藏项目安排精准上下功夫,在援藏资金使用精准上见实效,在措施到户精准上出实招。

首先,项目扶贫,通过启动契合当地发展特色的项目,带动当地发展。

比如,林芝市国际汽车酒店,由南山区和华侨城集团合作建设,收益部分帮助察隅县精准脱贫;察隅县汽车维修培训基地,由深圳市光明新区投入1980万元支持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和80个就业岗位。

此外,我们也非常注重基础设施项目。比如,投入2800万元,推进嘎巴二桥市政桥梁建设,打通察隅县城交通环线,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利用援藏资金1188万元,对察隅农场原有的职工生活区进行综合性升级改造;投入1410万元,对县城步行街进行民族特色化第三期工程改造,提升察隅县城县容环境等。

其次,产业扶贫,扶产业就是扶根本,让“输血”变为“造血”。

我们从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办事处争取来150万元资金,扶持打造夏尼村猕猴桃种植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民收入,同时利用援藏资金400万元,修建1200平方米框架结构的农产品包装中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农场产品知名度,优化产品宣传,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们也促成深圳市深业农科集团支持察隅农场150万元,打造高端农产品和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同时,利用察隅农场和周边区域养殖粪便,作为有机原料生产天然有机化肥,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环保绿色农业种植,打造环保无污染的高原生态农业基地等。

第三,人才技术扶贫,解决当地发展的后劲与长远问题。

我们积极为受援地培训各类干部、专技人员,并引进相关专家学者。比如,援藏医疗专家在察隅县实施首例开胸探查并膈肌破裂修补手术,还协助卫生部门,对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高发疾病提出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预防困难家庭“因病返贫”。

此外,深圳干部还配合检验检疫部门,在察隅县首次制定察隅肉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让群众吃上放心肉;帮助建设部门纠正和查处在建工程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60余项,规范工程监督安全检查制度10余项,以及工程质量有关技术文书。

人民网:在改善民生方面,工作组是怎么做的?

顾东忠:教育医疗是最大的民生。工作组切实把改善民生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放在心上,努力为察隅各族人民谋福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医疗方面,深圳市宝安区投入5000万元,新建察隅县人民医院(藏医院);深圳市卫计委和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派出4批“组团式”医疗人才进驻察隅;团广东省委和团深圳市委开展“健康直通车”驶入察隅;“送医送药送知识”下乡义诊活动;对“因病致贫”群体逐一登记,实行“一人一方案”帮扶。

一年来,“组团式”医疗人才共诊治4150人次,完成手术127台,抢救病人73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项;开展下乡义诊13次,疾病宣传5场次,惠及约3630人次,发放各类药品价值约16万元。

在教育方面,我们争取到深圳前海企业120万元资金,对全县7所中小学食堂进行液化气改造,并支援12万元为木宗小学(教学点)建设太阳能热水器,解决师生洗热水澡和吃菜难问题。

同时,我们聚集社会资源,组织对口帮扶和支教活动。其中,联合深圳团市委开展2批“募师支教”活动,派出11名教师志愿者到察隅中学支教。协调深圳大学和宝安区教育局与察隅县,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和手拉手活动。

此外,我们还联系深圳爱心企业募集“旺才助学金”30万元,每年帮助15户“因学致贫”家庭;联系深圳慈善会、深圳爱心企业共募集110万元,开展“援藏助学·大爱扶贫”活动。

人民网:在促进深圳和察隅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工作组又有哪些行动?

顾东忠:我们积极推进两地交流交往交融,促进民族间团结共融。

我们安排林芝市直机关和察隅县党政部门的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80余人,到深圳培训、考察,推动两地干部人才交流。

在促进两地经贸往来上,我们促成深圳企业代表团首次带新型电子产品到“藏博会”参展;协助察隅县农牧产品及工业品实现“走出去”,在“藏博会”大力推销“雪域江南”系列产品和木碗工艺品,销售额达到27万余元。

我们推动深圳能源集团与广东东送能源集团,投资117.62亿元建设察隅县克劳龙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组织开展“发现察隅之美”系列活动,在深圳等地宣传文化旅游资源,推介察隅旅游名片,促进两地文化旅游交流。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援藏工作得到深圳爱心市民的支持。深圳爱心人士丁敏女士捐赠20万元,援建口腔科,填补察隅县人民医院口腔服务空白;深圳市高级中学廖靖怡同学,为下察隅镇中心小学捐赠3万元图书,彰显深圳市民的爱心。

我们也非常注重军民融合工作。察隅农场援藏工作组,不仅支持安巴通边防派出所5万元,购置警务巡逻车辆,还为边四团机步营和沙玛三连,捐赠价值2万元的家电及文体器材。

人民网:作为组长,一年的援藏工作,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顾东忠:援藏工作是艰辛付出、磨砺融入的过程,也是肩负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广东人民无私支援、倾情奉献的过程,更是把党和国家的关怀温暖送到藏区群众心坎上的过程。援藏干部必须把藏乡当故乡,主动融入投身到工作岗位上。

所以,打造一支作风严明、战斗力强的队伍,非常重要。我们把规矩立在前面。来到察隅,我们第一时间制定工作守则、十严禁十不准、车辆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等十项制度。工作组分别与每一名援藏干部签订承诺书,工作组组长带头执行,不打折扣,作出榜样。

在察隅工作组,我们有一个“茶会”制度。每天晚饭后,大家会聚在一起聊聊,分享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也为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想想解决办法。同时,每月1日是我们的“学习日”,我们成立素质提升小组,建立微信学习群,会组织大家学习大政方针、民情风俗等内容,不断提升自己。

组里大家互相鼓励时,说得最多的就是:“高原虽然缺氧,生活虽然清苦,思念虽然浓厚,但绝不能缺理想、缺志气、缺精神。”我们都知道,3年时间不长,一定要努力为当地群众多做实事,不负组织嘱托,也不负自己的人生选择。

分享

推荐